
50余部剧目,创下历届最高纪录!记者10月23日了解到,演艺大世界·2025第十一届上海国际喜剧节将于11月13日如约而至,持续至明年1月20日。

从2014年至今,上海国际喜剧节已汇聚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的280余部经典喜剧,累计上演超2000场次,举办近300场公益活动,吸引超过百万观众参与。十年间,这座城市在笑声中生长出独特的文化温度,也以喜剧为媒,向世界递出一张属于上海的“欢乐名片”。
“上海是一座充满烟火气的人民城市,希望今年喜剧节能为这座城市的冬天带来更多温暖。”上海国际喜剧节总监喻荣军说。除了精彩剧目外,本届喜剧节将深度聚焦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,打造“喜剧+”消费新场景。
传统与创新共谱笑声篇章
上海的喜剧土壤深厚而丰盈。从上世纪初的滑稽戏到当代沪语喜剧的复兴,笑声始终与这座城市的气质相互映照。第三届上海国际喜剧节曾在2017年特别推出“滑稽戏110周年展演”,七家滑稽剧团联袂献演,成为当年舞台艺术的一段佳话。

今年,上海国际喜剧节将特别呈现由上海滑稽剧团打造的原创大戏《72国房客》,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际“闹剧”。以上海一座老旧公寓为背景,剧中聚焦来自全球72个国家的房客,通过跨文化的幽默碰撞,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独特的国际化气息。青年编剧夏天珩与滑稽剧团副团长虞杰联手创作,在继承滑稽戏经典结构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都市笑料与人情温度,以轻松诙谐的方式勾勒出海派文化的开放与包容。
沪语喜剧正以全新的姿态走向更多观众。沪语电影《菜肉馄饨》即将上映,其同名中篇评弹也将在上海国际喜剧节期间登台亮相。该作品由一级演员徐惠新编剧并主演,集结郭玉麟、毛新琳、周慧、陶莺芸、朱琳、徐一峰等实力演员,以评弹的形式讲述一段关于代际和解的温情故事。评弹版《菜肉馄饨》通过地道的上海话,将传统艺术的婉转韵味与都市生活的细腻情感融为一体,让观众在熟悉的烟火气中,感受到沪语文化在新时代的生长与延展。沪语作品的崛起,正是上海喜剧文化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。

除了本土力量,本届喜剧节还汇聚多场国际级演出。日本吉本兴业剧团将带来《吉本新喜剧》和《综艺SHOW》,把日式喜剧的独特节奏带到上海舞台;意大利地下剧团则以先锋实验风格,带来沉浸式的超文本剧场体验。
喜剧融入生活新空间
近年来,上海的演艺市场蓬勃发展。随着城市更新与文化产业的繁荣,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演艺空间在黄浦区、静安区等地崭露头角,成为喜剧创作的新阵地。今年的上海国际喜剧节充分利用这些新空间,让喜剧跨越剧场与街区,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。

作为承载老上海记忆的文化地标,上海大世界成为本届喜剧节的首席合作伙伴。今年,这里将呈现原创喜剧《奇怪的工作》、港风悬疑音乐剧《珍珑》等重磅剧目。而滑稽剧团的《310碰碰头喜剧SHOW》、绅逗逗魔术秀、小剧场话剧《外人》等,也将在不同演艺空间陆续上演,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喜剧体验。
“今年我们重新推出‘喜剧新空间’的概念,希望笑声不仅停留在剧场里,也能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,让喜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。”喻荣军告诉记者,随着超过100个活跃演艺空间的集聚,黄浦区已成为上海喜剧的活力中心。喜剧节以城市为舞台,打破观演界限,使上海这座城市本身,成为一场永不落幕的“喜剧现场”。

十年来,上海国际喜剧节不仅汇聚了艺术家与观众的笑声,也悄然改变了人们对喜剧的认知。在这里,观众不仅是笑声的接收者,更是幽默创作的一部分。在“零门槛、重创意”的舞台上,生活琐事被改编成爆笑片段,喜剧成为人们表达自我、观察生活的方式。今年,首届喜剧大赛的获奖者将首次登上上海国际喜剧节的舞台,为观众带来他们的新作。这一“素人登台”的模式,不仅体现了喜剧节的“全民化”理念,也让创作者与观众在笑声中形成了新的连接。正如《奇怪的工作》导演兼编剧、喜剧演员李佳航所言:“幽默是一种连接,不奢求有多少,也许就是大家能通过某个场景、某句台词,链接到过往生活中的很多窘迫和遭遇,然后会心一笑。”

“喜剧节不只是给大家一场场演出,更是一场场关于生活的邀约。”喻荣军感慨,“无论你喜欢传统艺术还是追求潮流,无论你是学生还是上班族,我们都希望能在喜剧节听到你们的笑声。”
据了解,本届喜剧节特别策划多条“喜剧打卡路线”四川炒股配资,将于11月1日-12月15日期间,串联起兰心大戏院、茉莉花剧场、演艺大世界等上海知名戏剧场所与旅游地标。观众参与打卡盖章活动,即可领取喜剧节限量周边,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城市喜剧氛围。
京海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